|
小碗浏阳蒸菜:客家精神的集中体现!时间:2021-04-13 小碗菜源于浏阳蒸菜,也叫小碗浏阳蒸菜,由六百年前迁徙到浏阳河的发源地——大围山的客家人创立。客家人把他们的美食技艺与浏阳的豆豉、茶油结合,慢慢形成了一种极具特色的风味菜系,经过几十代人的传承和发扬,已经达到了“无菜不蒸”的境界!
之所以会采用小碗蒸菜,与当时的蒸饭方式是分不开的。当时一般采用木甑蒸饭,聪明的客家主妇把调好味的菜品放在木甑的米饭上面,饭熟了菜也就熟了。但木甑的大小空间有限,为了多摆几个菜碗多蒸几个品种满足一家人的就餐需要,只好选用小一点的瓷碗或者瓦钵。
小碗蒸菜能够被认可,与客家人的“节约”精神是分不开的。客家人从秦始皇时期开始,为了躲避战乱寻找更优的生存环境,从中原一路往南经历了六次大迁徙,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安顿下来的地方是丛山峻岭、穷乡僻壤。要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垦地开荒、开枝散叶,必须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东西,包括食品、农具、衣物,乃至时间,而小碗蒸菜的形式既可以节约食材不会造成浪费,还可以节约柴火、时间,把节约的思想体现到了极致。
小碗蒸菜能够发扬光大,与客家人的“勤劳”精神密切相关。客家人“外来为客”,平坦的地方早就被本地人居住了,只好进入山窝、山冲居住,耕种的土地、稻田也只能到离家远一点的地方开垦,劳作的强度自然会大一点,时间也会多一点,没有深入骨髓的“勤劳”精神是无法生存坚持下来的。用木甑蒸小碗,米饭与菜品一起蒸熟,节约了做菜时间,延长了在地里劳作的时间,完全符合客家人勤劳、勤奋的思想。
小碗蒸菜能够得到发展,与客家民系中妇女的地位比较高有关。采用小碗蒸菜,最早肯定是由客家主妇想到的,但如果得不到家里男人和长辈的肯定,当场就会被否定,还会受到批评。没有被否定,还得以发展,说明客家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是较高的,这一点从客家人的妇女无需“裹足”也能得到验证。
一个优秀的地域特色美食,一定有它漫长的历史过程,一定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动人故事,是这个地方几百上千年的历史缩影和文化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