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 小碗浏阳蒸菜:大力推行小碗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详细内容

小碗浏阳蒸菜:大力推行小碗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时间:2020-08-15     作者:微蒸菜【原创】   阅读

小碗浏阳蒸菜是小碗菜的鼻祖,因其具有营养美味、方便实惠、选择多样等特点,备受消费者的欢迎。一个人花个十几二十元,可以点三四个菜品,每个菜都是小碗盛装,原碗蒸制,干净卫生非常符合“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倡导,是最值得推崇的餐饮形式。

 5341BB206F641F6907E1C0E385D5E36A.jpg

小碗蒸菜来源于湖南浏阳,由五百年以前迁徙到浏阳大围山的客家人,把客家美食技艺与浏阳的豆豉、茶油等特色调料结合,逐步形成的一种极具特色的风味菜系。原来都是木甑蒸饭,客家人为了节省时间多到地里劳作,把调好味的菜放在木甑的米饭上面,饭熟了菜也就熟了,甚至早上就可以把中午的饭菜准备好。但木甑的空间大小是有限的,为了多蒸几个菜,一般采用小瓷碗或者小瓦钵,这样既可以尝到不同的味道,又不会浪费。

 QQ图片20200428162101.jpg

客家人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开始,经历了六次大迁徙,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遍布全世界上百个国家。因避战乱、逃灾荒等原因,离开陕西、河南、河北、山西等故土,扶老携幼、翻山越岭,辗转南迁,离乡别井、客居他乡,扎根在南方的穷乡僻壤、边远山区,面对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勤俭节约,形成了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的客家精神和溯本思源、怀国爱乡的家国情怀,从近现代革命涌现出大量的属于客家人的革命志士可以佐证。

 

从客家精神可以看出,勤俭节约是客家人的传统美德。所以迁徙到浏阳大围山的客家人,当把客家美食技艺与浏阳本土调料食材结合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继承了他们骨髓里面根深蒂固的节约思想,小碗蒸菜就这样产生了。与其说木甑的空间大小有限,还不如说客家主妇们故意而为之,因为厉行节约不浪费是他们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祖训,这一点从客家人的婚喜寿宴上采用的碗一般都是八寸菜碗可以得到印证。

 85006C06E080C798917BCA2CCAB26CEA.jpg

何爹小碗浏阳蒸菜现在采用的菜碗一般不超过六寸,一个人点两个菜一荤一素刚好吃完;米饭用瓦钵子蒸制,每钵不超过二两米,能吃几钵就点几钵,米饭既好吃又不会浪费。所以,小碗浏阳蒸菜从五百年前产生开始,就体现了节约的思想。

 305A725AB5F1E476D97467E020C7DA5C.jpg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自古以来,敬天惜粮、勤俭节约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要自觉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让我们行动起来,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大力推行小碗制,把小碗浏阳蒸菜进行到底!

5F2FC2CAE151BEB80F3C78B9ED71A668.jpg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