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阳蒸菜:产生伊始就是用小碗!时间:2020-08-20 近来《人民日报》倡导“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各餐饮门店、食堂纷纷推出小碗制、小份制、半份制,一时间兴起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好风气。其实早在五百年之前,湖南就产生了一种极具特色的地方风味菜系,用的就是小碗或者小瓦钵,它就是浏阳蒸菜。
浏阳蒸菜产生于五百年以前,由迁徙到浏阳河发源地——大围山的客家人,把客家美食技艺与浏阳的豆豉、茶油等特色食材结合,逐步形成的一种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美食。当时各家各户都是用木甑做饭,客家人为了多到地里劳作节省做菜时间,把调好味的菜放在木甑的米饭上面一起蒸制,饭熟了菜也就熟了,甚至早上就可以准备好一天的饭菜。 木甑的空间大小是非常有限的,为了多摆几个碗多做几个品种,一般都是用小瓷碗或者小瓦钵,这样就可以蒸五六个菜,足够一家子有不同的选择,而且节约了食材调料还不浪费。在农耕文明时代,做饭的过程都是用水煮米,然后滤掉米汤,再上木甑蒸,所以这种木甑蒸饭又蒸菜的传统就被一代一代保留传承下来 。 客家人勤俭节约的美德是根深蒂固的,因为经历过六次大迁徙的客家人深知食物的来之不易,每个小孩从小就会被父母灌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节约思想。为躲避战乱,在寻找更理想的生存生活环境的迁徙中,形成了客家人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的“硬颈精神”,勤俭节约成为客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米饭上蒸菜、蒸菜用小碗,就是客家人勤俭节约的集中表现,因为这样既节约了做菜时间又节省了柴火,还能多参加劳作。 改革开放后,国家鼓励经商当个体户,敢为人先的客家人把自己一日三餐的蒸菜美食搬到了饭馆,开起了浏阳蒸菜馆。带有节约精神的小碗蒸菜成了他们的秘密武器,只是把木甑换成了竹蒸笼,客人花很少的钱可以选择更多的菜,一时间火遍大江南北,“浏阳蒸菜”、“正宗浏阳蒸菜”成为了各大城市大街小巷靓丽的风景。何爹浏阳蒸菜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其祖先是清康熙年间迁徙到浏阳大围山的客家人,何爹是当地的一方名厨。为了继承客家祖先的勤俭节约传统,一直沿用小碗蒸制,消费价格始终控制在几元十几元之内,让客人花最少的钱能有更多的选择,既能吃饱吃好又不浪费。 每一道地方菜系一定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每一种美食一定有它的思想灵魂。浏阳蒸菜承载的是客家人几百上千年的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小碗浏阳蒸菜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最好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