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小小的浏阳蒸菜,足见客家人的“蒸功夫”!
从八十年代开始,在浏阳及周边的湘潭、株洲、长沙等城市,就依稀可以见到挂着“浏阳蒸菜”招牌的饭馆,甚至在长沙火车站的附近还出现了“浏阳蒸菜一条街”。一层层叠起的蒸笼、一个个小小的蒸菜,是这些浏阳蒸菜馆的标配,店主一层层搬开让客人选择,蒸汽缭绕徐徐升腾,好不热闹!
城市消费者之所以热衷于这一碗小小的蒸菜,是因为不但味道好,坐下就可以开吃不耽误时间,还价格实惠,既可以单人消费也可以多人一起。看似一碗小小的蒸菜,其实已经有五百多年历史,几十代人的传承,几百年的饮食文化积累,已经到了“万物皆可蒸”的水平,只是改革开放之后鼓励个体创业才被搬到城市来。
浏阳蒸菜于五百年前由迁徙到浏阳河的源头——大围山的客家人创立,他们把客家美食技艺与当地早有的豆豉、茶油结合,逐步形成了一种极具特色的风味菜系。当时用木甑蒸饭,客家人把调好味的菜品放在木甑的米饭上面,饭熟了菜也就熟了。但木甑的大小空间有限,为了多蒸几个菜满足一家人的就餐需求,一般会采用小瓷碗或者小瓦钵,既节省了柴火又节约了时间。这是浏阳蒸菜的最早形式,也是小碗菜的历史来源!
浏阳蒸菜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演变出了十几种蒸制技法:清蒸、粉蒸、炮蒸、扣蒸、包蒸、酿蒸、花样造型蒸、封蒸、合蒸、过油蒸、果蒸、果盅蒸等。因为浏阳蒸菜是以水渗热的蒸制形式,很好地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没有过多的调味品,蒸出来的菜品味道更鲜美更营养,并且吃了不上火。
浏阳蒸菜从小小的碗开始,经过不断地发展,也可以做成大盘大碗的蒸菜,进入宴席和酒店等高档场所,湘菜中的很多经典名菜就来源于浏阳蒸菜,比如剁椒鱼头、盐菜扣肉、醋蒸鸡、蒸肘子等,每一种小碗的蒸菜都可以做成大份蒸菜,浏阳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国际花炮节”就是用蒸菜来款待来自全世界的客人。
小小的碗,美味的蒸菜,几百年的传承,足见客家人的“蒸功夫”!正好契合了“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思想倡导,五百年前就带有的“小份制”的基因,天生的节约型餐饮模式!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