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阳蒸菜:用小碗蒸制,不浪费,让你的消费更理性!时间:2020-08-15 今天,打开朋友圈到处都在转发《人民日报》发布的拒绝餐饮浪费的36字承诺。这个倡议真的来得非常及时,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和大事。
我挑选了其中的几条认真看了一下,如有一条珍惜粮食,粒粒不易,不倒不弃。当下世界疫情还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尤其要更加珍惜粮食,民以食为本,这是我们的根本。耳边不时响起小时候课本里背诵过的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浏阳蒸菜的餐馆里,很多是用小瓦钵装饭,顾客按需所取,如果吃一个够了,就不必再去拿第二个,天然的告诉顾客不要浪费粮食。
小碗菜来源于浏阳蒸菜,由五百年以前迁徙到浏阳河源头——大围山的客家人结合浏阳当地的茶油、豆豉逐步形成。由于当时做饭都是用木甑,客家人为了节省做菜时间,把做好的菜放到木甑里面米饭的上面,饭熟了菜也就熟了;而木甑的空间有限,为了多放几个菜,一般采用小瓷碗或者小瓦钵,这就形成了小碗浏阳蒸菜。它从发源之日起,就在提醒人们用餐要节约不浪费。
有一条按需点餐,点菜点少,不够再添。这是在告诉我们,能吃多少就点多少,不要出现吃不了浪费的情况。以前,很多人为了讲排场讲面子,请客吃饭喜欢到高档场所就餐,点菜喜欢一点就是十几二十个,吃不了也不愿意打包回家,觉得很没面子。《人民日报》上有一条明确倡导大家剩菜打包,打包带走,人走桌清。这就是要让我们继承中华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当下,外卖盛行,浪费之风非常严重之时,这一倡议真是一场及时雨。
小碗浏阳蒸菜,在五百多年前,就一直是用小碗来蒸制菜品,每一小碗份量都不会特别多,也不会特别少,刚好合适。那个战乱年代,缺衣少食,祖先们是为了节约食材,为了能够让家人吃上饭菜,不得已而为之。没想到,先人的智慧其实早就在暗示我们,无论处在哪个年代,都要有忧患意识,都要珍惜来之不易的饭食。
让我们一起来承诺,拒绝铺张,不讲排场,理性消费。当我们请客吃饭时,不再去攀比,可以去中式快餐店消费,就不去那些高档酒店,能省就省,不必浪费。小碗浏阳蒸菜,用小碗蒸制,避免了铺张浪费,让你的消费更理性,光盘行动,你可以说到就能做到。 |